为落实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建设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形态,深入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推进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切实做好智能化学生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我系学生管理工作水平,2025年3月4日,信息工程系在鲁班楼D座502会议室召开学生工作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推进会。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王欢、团总支书记吴可亮,软件技术教研室主任范丽萍、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张骞中、研发小组成员、班主任及全体辅导员依托专业优势,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精准管理-个性服务-智能决策"的智慧育人体系,助力学生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开启学期新篇章。
会上,吴可亮首先回顾总结了上学期信息工程系学生工作整体情况,当前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在效率、精准度和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需求。面对AI赋能学生工作的挑战和机遇,结合信息工程系打造“AI年”的目标任务要求,提出建设“AI赋能”辅导员工作室计划,对下一步学生工作进行全面细致地部署:
一是构建 AI 学工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工程系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积淀与研发实力,创新构建"智慧学工AI管理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管理中枢,将传统离散的学生事务场景,包括请假审批、归寝签到、行为轨迹分析等12类高频业务进行数字化重构,构建全场景数据流闭环。通过多源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在奖助学金评定等关键环节实现智能算法动态评估,构建起"数据采集-模型分析-结果反馈"的三维治理体系。
二是优化学生服务体验,提高管理效率与精准度。借助 AI 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特性,减少人工操作流程,缩短业务处理时间,同时利用数据分析实现精准管理,降低管理误差,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渠道,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多种终端设备完成相关事务办理,实时获取反馈与提醒。
三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打造"AI+项目实战"教学范式,通过与企业共建的跨学科项目工坊,将核心课程知识点转化为产业级实战项目,形成"课赛融通-研创联动-成果转化"的育人闭环。与青年“四创”实践基地黑龙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开展“信息科技研学营”,通过科普讲座、技术展览等形式,向信息工程系师生展示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成果,同时,通过系团学公众账号组织 “信工之星”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学生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会上,辅导员老师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教师访谈等形式对收集上来的信息和对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与痛点开展研讨。副主任王欢、软件技术教研室主任范丽萍、计算机教研室主任张骞中则从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模块系统设置与维护方面给予专业支持和帮助。
此次推进会聚焦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有效地融入辅导员日常工作,提升学生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实践路径。未来,信息工程系将进一步探索 AI 与学生工作的融合路径,致力于构建"感知-认知-决策"的闭环智能体系,推动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向"数智化"服务方式转型。
信息工程系团总支
2025年3月5日